舒城县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23-11-10
浏览量:89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行动自觉
(一)抓学习,强化思想自觉。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青海等省考察时发表的有关乡村振兴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形式,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重大论断、关于脱贫攻坚基本经验和认识的科学总结、关于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深刻提炼、关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明确要求,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先后召开了县委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推进会、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等,部署安排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具体工作,确保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推进。
(二)抓贯彻,强化行动自觉。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摆在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县委常委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舒城县委 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做好近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等,在行动上紧跟紧随。不断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县乡村振兴局已于6月6日挂牌成立。近日,22个乡镇(开发区)扶贫工作站已陆续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公室,村级扶贫专干也更名为乡村振兴专干,为乡村振兴做好队伍衔接。
(三)抓落实,强化执行自觉。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收尾工作。一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总结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舒城篇章〉编撰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和工作专班,明确相关要求。工作启动以来,各单位深入总结各自脱贫攻坚实践,初步形成了共26篇62章约60多万字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总结材料,目前正在抓紧修改完善。二是开展“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聚焦细说新变化、选树新典型、共话新发展,组织开展算好“五笔账”,“走亲戚”等活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书写美好舒城新篇章。主题活动已圆满完成,工作总结已于6月10日前上报。三是扎实开展档案整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舒城县扶贫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邀请省市专家进行培训。通过2个乡镇(张母桥镇、南港镇)、3个县直单位(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局)的试点,在全县全面铺开。目前,全县10多个乡镇与专业档案服务公司合作整理近年精准扶贫档案,其他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已收集,按照省档案局要求,确保12月底前实体档案移交县综合档案馆。4月25-26日,国家档案局领导来舒调研视察,对我县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四是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全面梳理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央巡视、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反馈问题,认领了8大类17个具体问题,逐个问题深挖根源,逐项逐条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51条整改措施,确定10个责任单位,建立整改清单,整改台账。截至5月30日,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完成。五是定期通报重点工作。聚焦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重点工作,实行“月统计,月通报”, 确保靶心不变、力度不减。目前,已通报三期。六是开展调研督查主动发现短板弱项。3月29日-4月16日,组织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督查,针对发现的八个方面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督促整改。5月11日-6月1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用水情况和中央提前批次资金下达产业发展类项目和清理收回资金项目进行督查。
二是开展集中排查,强化脱贫成果巩固
(一)强化集中排查。在开展经常性排查的基础上,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从6月份起,集中一个月时间,对所有农户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活动。制定了《中共舒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的通知》,召开排查动员暨培训会议,安排部署集中排查工作。为确保工作实效,县乡村振兴局成立业务督导小组,对22个乡镇(开发区)实行全覆盖督导。截至6月底,共排查农户251647户,发现问题 210条,制定整改措施210条,已完成整改210条。
(二)强化分类帮扶。根据现有社会保障和政策体系,对所有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针对性帮扶,落实具体帮扶举措和帮扶责任人。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优先通过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对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根据困难类型及时给予政策兜底或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定完善2021年度“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全县所有已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针对每一户的资源条件、发展能力和真实意愿等,制定完善2021年度帮扶措施14.8万条,于4月底前录入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
(三)强化动态监测。全县动态监测按照以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6000元为监测范围,以家庭为单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我县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现有边缘易致贫户569户1767人,脱贫不稳定户314户916人,经排查,致贫返贫风险均已消除并在系统标注。6月份开展的集中排查活动,摸排新增监测对象178户578人,已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
(四)强化脱贫成果巩固。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教育方面,抓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发放各类资助16466人次1294.405万元。对117名重度残疾无法入学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2100人次。春学期我县享受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55所33728人,全县100%采取食堂供餐,实现实施学校和受益学生全覆盖,预拨付学生膳食补助资金1281.664万元。健康方面,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参保缴费工作,财政代缴保费2614.234万元。1-6月,健康脱贫兜底“351”累计保障1843人次,保障资金204.49万元;慢性病补充医疗保障“180”累计保障4.95万人次,保障资金442.11万元。住房安全方面,对未曾开展过危房改造的脱贫户,继续实行唯一住房“应改尽改”政策,坚持“发现一户,改造一户”。今年第一批危房改造验收合格121 户补助资金正在打卡发放。饮水安全方面,整合中央及市、县补助农饮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用于全县334处集中供水工程的日常维护、设备更新和管网维修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农饮工程的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做好拓展文章,强化重点工作推进
(一)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印发《舒城县2021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扎实推进。谋划“138+N”工程及精重促项目20个。今年新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277名。推行规模、主体、融合三种经营模式。全县土地流转43.5万亩,流转主体1893户,涉及农户12.8万户。全县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95家,县级以上示范124家;家庭农场974家,县级以上示范87家。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蔬菜、茶叶、油茶、万佛湖生态鱼等八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中心、以皮毛羽绒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粮食加工与制造、木竹滕草和纸品制造加工、果蔬茶产业为五大板块、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禽肉制品和食品深加工等九大基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我县“安徽舒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区”被列为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围绕“1174”总体布局,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不断提升。截至7月19日,全县已实施到户项目8458个,覆盖7048个脱贫户,到户项目覆盖率56%。今年实施首批到村项目32个5840万元,覆盖51个非贫困村和8个贫困村。目前正在谋划第二批到村项目,拟安排特色产业到村项目42个7000万元。
(二)大力推进脱贫人口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就业脱贫工作进入巩固脱贫成果阶段。继续推进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346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00人的115.3%;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并保持规范化监督管理。目前已发放上半年在岗人员岗位补贴61.34万元。2021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选定342人,已于7月1日统一上岗。继续规范扶贫车间管理,发放脱贫劳动者就业补贴。全县现有且正常运行就业扶贫车间53家,带动就业117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47人。上半年共发放脱贫劳动者就业补贴148.11万元。截至7月19日,全县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51004人,占2020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102.37%;边缘易致贫人口已实现务工就业427人。
(三)大力推进金融服务政策。做好贷款发放。继续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在促进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各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做到应贷尽贷。截至7月19日,2021年新增小额信贷170笔591.17万元。推进综合保险。截至当前,“深贫保”综合保险已赔付629户1409520.62元。计划在上级关于“防贫保”政策明确的情况下,由乡村振兴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脱贫人口各类保障工作。
四是汇聚多方力量,强化社会帮扶工作
(一)持续抓好结对帮扶。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所有“双包”单位、帮扶干部帮扶责任保持不变,持续巩固帮扶成效。
(二)持续抓好驻村帮扶。按照省市统一安排,我县第八批选派帮扶在80个原贫困村基础上,新增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进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各2个。第八批选派干部86支队伍248人已于6月10日前全部派驻到村,当前,正在开展走访调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任期工作规划。
(三)持续抓好县域结对帮扶。充分把握与宣州市结对帮扶共建机遇,紧密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资金支援、社会参与“五大任务”全面发力,积极探索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合力攻坚的振兴路径。加强联系对接,协商制定中长期帮扶计划,细化年度帮扶计划。扎实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人才双向交流,共同做好食宿安排、待遇落实、任期鉴定等保障服务。 6月9日,与宣州区在全省县域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共同学习交流。
(四)持续抓好社会帮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大格局。因势利导,搭好社会扶贫桥梁。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积极主动对接县内爱心企业。及时发出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行动倡议,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以购代扶”“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深入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做好脱贫群众需求发布和对接工作,累计发布需求367项,对接成功18535次,受捐资金总额338579元。“百社进百村”活动正在推进,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00余个,投入资金超过2200万元。
(五)持续抓好消费帮扶。继续推进扶贫产品认定,全县已有321款产品被认定为扶贫产品。发出《舒城县消费扶贫行动倡议书》。召开扶贫产品推介会,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营造献爱心、助脱贫的新风尚。建成消费扶贫专馆20个,开设扶贫产品专区7个,设置消费扶贫专柜260台,方便消费者购买扶贫产品。建成舒城县文旅电商直播中心,采购专业化直播设备,免费向全县电商企业开放,推动电商直播常态化,为舒城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渠道。近期,县财政局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组织做好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预留份额采购农副产品,助力消费帮扶。
五是补齐振兴短板,强化“双基”建设力度
(一)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推入力度。水利方面,投资1000万元,对2020年洪水乡镇暴露的水利薄弱环节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水利工程短板。投资4188万元,实施包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排涝工程及提水工程建设,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拟建农饮项目59个,工程投资5109.38万元。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方面,继续巩固提高,工程项目申报总投资 4039.7万元。交通方面,今年计划完成农村道路建设218.529公里,总投资2.76亿元,包括县乡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项目等。
(二)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县394个村固定宽带、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和提升,建设5G基站71个,完成中继光缆隐患处理9处,完成杆线路整治130杆程公里。完成18个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其中新建8个,改造村卫生室10个)。51个校舍维修项目全部开工,目前完工48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3个,规划投入资金1142万元。上报“教育强国”项目4个。完善养老保障,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供养水平,设置养老床位6158张。
(三)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394个村共有11.32万人次参加村庄清洁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86万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严格落实“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机制,全力做好高峰、五显、百神庙、阙店、汤池、柏林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验收准备工作。稳步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大力推进自然村常住农户厕所改造,重点对不能纳入管网集中收集处理的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今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于7月底前完成农村改厕5000个。
六是加强项目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一)强化项目谋划。抓谋划编报,突出产业主导。印发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在2021年项目库动态调整以及项目计划编报中坚持以产业为主导,入库项目、列入计划项目均需满足产业扶贫项目占比达到大部分的要求。调整后的2021年入库项目1763个93564.859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552个53397.946万元,占比57%。抓开工实施,尽早发挥效益。截至7月,已初步完成第一、二批中央财政专项衔接资金、省财政专项衔接资金、市县财政专项衔接资金、债务资金、其他涉农整合资金共4.1亿元的项目安排,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专项衔接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项目、脱贫村非贫困村“70%、30%”、省财政专项衔接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要求匹配资金。
(二)强化资金支持。抓资金整合,确保投入不减。用好过渡期政策,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当前,共筹集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9910.29万元,包括各级专项资金32862万元、整合其他涉农财政资金5762万元、债务资金7459万元、存量资金2327.29万元、宣州结对帮扶1500万元。抓长效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初步拟定《舒城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待市相应办法出台后予以补充完善,确保资金安全。5月13日-25日,县财政局联合县乡村振兴局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审计人员开展2020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自评结果抽查,持续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和监督。
(三)强化资产管理。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2020年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对2016-2020年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开展“回头看”的通知》,组织完成了2020年扶贫资产的核产确权、资产移交产权单位、资产信息登记、落实运营管护和收益分配等工作;完成了2016-2019年的扶贫资产运行情况和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情况更新工作。2016-2020年共登记扶贫资产10662个资产291924.49024848万元。目前,扶贫资产运营正常,效益持续发挥。3月初,对全县22个乡镇(开发区)2016-2020年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开展督查,并形成通报。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产业振兴难度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线。虽然脱贫攻坚期为产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不少产业是以到户为主,未形成规模,存在小、散、弱现象。同时,当前产业发展考核指标设置有待优化,一些需要长期发展才能显现效益的项目当年就要求量化指标效益,导致不少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因无法通过审核而被搁浅,限制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
二是人才振兴有差距。当前,我县乡村人才队伍存在力量不足、年龄偏大等问题。乡村振兴人才制度尚未建立,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三是返贫致贫有风险。动态监测包括三类重点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当前,我县共有监测户178户578人。其中少数监测户家中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四是工作机制要理顺。目前,上级关于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具体职能划分尚不明确,乡村振兴部门工作的着力点、主攻点不清楚。此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不复存在,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尚未成立、办公室尚未设立,与县直有关部门之间新的沟通机制尚未建立,实际工作推进不够顺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提振信心、满怀激情、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加快推进全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争当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排头兵。
上一篇 : 2020年农村宅基地,每户面积是多少?面积超出分2种情况处理
下一篇:湖南农村宅基地面积每人标准是多少?